蘋果手機退出中國市場
繼蘋果之后,日企索尼官宣:退出中國市場中國擁有著大量的人口,龐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投資,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中國制造業能夠快速崛起,少不了這些海外頂尖企業的功勞,而蘋果就是其中的特例。但...
2025.07.04COPYRIGHT ? 2023
粵ICP備2021108052號
郵箱:611661226@qq.com
留言給我雖然才九月初,但九月最佳笑話似乎已經出爐了。因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不穩,以及拜登政府頻繁出臺政策妄圖對華“脫鉤”,許多美企悄悄關閉了其在華工廠,并將相應的業務轉移到了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度、泰國等,蘋果公司的膽子比較小,陸陸續續已經遷移走了許多產品的生產線,但尷尬的是,蘋果公司最近發現他們或許離得了“中國制造”,但卻離不了“中國創造”了。
9月8日,就是蘋果2022年新品發布會的日子,美國為即將上市的iPhone 14、AirpodsPro2等產品宣傳造勢了許久。但據美國《紐約時報》援引四名知情人士和分析師的話稱,iPhone14在制造設計、揚聲器和電池等方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中國工程師,這意味著現在的iPhone手機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美共創”產品。
報道稱,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催生了居家辦公這一新工作風潮。蘋果公司也減少了美國本土工程師的外派數量,轉而在中國高新技術發展地區如深圳、上海尋找和雇傭中國的工程師參與,甚至是領導iPhone 14的關鍵設計工作。iPhone 14就這樣通過網絡,在中美兩國工程師的視頻會話中一步步誕生。
報道還列舉了一組對比數字,稱十年前中國對每部iPhone手機的生產貢獻僅占其價值的3.6%,大約只有6美元,且集中在低端的組裝工作上。十年后的今天,中國憑借自身的發展進步,逐步贏得了制造揚聲器、相機模塊,切割玻璃,提供電池等業務,在iPhone手機的生產貢獻比例中大幅增加,達到25%以上。這兩組數據還僅僅是“中國制造”在蘋果手機價值中的占比,還沒算上“中國創造”。
前幾天,美國政府要求英偉達和AMD停止對華供應高端人工智能芯片的時候,有消息稱蘋果和谷歌正將其新款智能手機的業務撤離中國,分別遷移到印度和越南。西方媒體大肆渲染稱這是蘋果公司首次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部分旗艦iPhone,“是一個微小但意義重大的變化”,吹噓“印度制造”將要取代“中國制造”。但現實情況是,印度短期內想在制造業上趕上中國恐怕還有心無力,因為印度生產設備較為落后,生產新款iPhone手機需要滯后6至9個月,在交貨時間上直接就輸了。
目前,蘋果正在想辦法努力縮短印度工廠和中國工廠之間的差距。蘋果將生產線轉移或許有可能,但完全擺脫對華依賴就不可能了。在華生產線能輕易撤離,恰恰是因為低端制造業和勞動力的可替代性強,但涉及到設計這種高端創造場景,一旦產生了依賴就很難擺脫。
當年iPhone4能夠驚艷世人,并且一舉將蘋果手機立于智能手機界的不敗之地,靠的就是喬布斯掌門時代那一手令人驚艷的設計。美國能允許低端制造業涌往東南亞,卻堅持要推動高端制造業回美也是同理。華盛頓的政客們比誰都知道什么值錢什么不值錢。
可以說,蘋果手機的價值在于制造,但更在于設計。據行業數據顯示,蘋果公司今年在中國發布的高薪工作崗位比2020年全年還增加了50%。這已經充分說明蘋果不僅很難離開“中國制造”,還更加依賴“中國創造”了。
最近幾年,美國政府樂此不疲地打對華科技戰,成了各種高科技技術聯盟,鼓噪各國對華“脫鉤斷鏈”,到頭來,自己國家的王牌企業卻淪為了“中國創造”的“俘虜”,不知道拜登午夜夢回時,會不會被中國的發展和創新速度驚出一身冷汗。
繼蘋果之后,日企索尼官宣:退出中國市場中國擁有著大量的人口,龐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投資,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中國制造業能夠快速崛起,少不了這些海外頂尖企業的功勞,而蘋果就是其中的特例。但...
2025.07.04雖然蘋果已經有一段時間沒發布過新產品了,但機智敏銳的微博營銷們依舊有辦法讓他登上微博熱搜。比如前段時間一則關于蘋果會逐步將產能從中國轉移至他國的討論就在短時間內成為熱點,隨后更是被部分網民當作是蘋果不...
2025.07.04鄭州富士康是現在全球最大的i phone生產基地,如果鄭州富士康停產,那全世界50%的i phone手機都無法如期生產。鄭州富士康還關乎著30萬人的就業崗位,背后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溫飽問題。鄭州富士康...
2025.07.04都知道蘋果手機在中國賣的好。那么,究竟賣得有多好呢? 據數據統計,從2011年到2021年,蘋果在中國共賣出了3.8億手機!在這十年時間,蘋果手機的出貨量幾乎每年遞增。2011年蘋果在中國賣出了約1...
2025.07.04昨日,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關于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手機市場銷量的數據想必不少人都已看到,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蘋果仍穩穩的排在第一,但令人亮眼的是,在一眾下滑數據中,華為逆...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