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快充手機發熱是怎么回事
最近網上有一些用戶表示自己的華為P50 Pro在與舊手機進行手機克隆后,機身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發熱、掉電現象,大家認為是手機本身的品質出現了問題,實則不然。手機克隆是一種方便的數據、應用傳導方式,已經成...
2025.07.04COPYRIGHT ? 2023
粵ICP備2021108052號
郵箱:611661226@qq.com
留言給我撰文/深海里的星
(點擊右上角關注,可欣賞更多文章)
提起華為這家如今正處于風口浪尖的企業,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把它與愛國聯系在一起,由于5G技術的逆襲,讓它一下子成為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眼中釘。
無論是依然被莫須有罪名限制的孟晚舟,還是壟斷華為芯片的供給,都讓它如今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
而前幾天還有一個糟糕的消息更是讓一切雪上加霜,臺積電迫于美方的商業制裁,決定9月14號之后,不再對華為供貨。
這代表華為自研芯片海思,將面臨找不到代加工生產的地方,也將直接影響到華為的消費者業務。
嚴峻的處境,卻從來沒有讓這一企業處于悲觀,一個接一個的打擊背后,越是從側面說明了華為能成了西方國家忌憚的對象,除了對于5g這塊香餑餑的不甘心,也是對于中國實力崛起的恐懼。
而我們對于這家國產老大哥企業的信任,也是相信它從來不可能輕易倒下。
那么細數華為這幾十年的發展史,真正印證了王者的逆風翻盤,通訊技術是它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卻并不是唯一。
在手機制造這一塊兒,華為同樣走過了一條跌跌撞撞的荊棘路,從在整個行業的外行,到如今的銷量全球第一,也代表了一個劃時代的印記。
所以今天,就來聊一聊,華為是如何一步步實現逆襲的。
華為于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最開始企業定位還是很模糊的,做著一些貿易生意,買過減肥產品,甚至還調研做過墓碑。
小打小鬧一番,卻終究沒有脫穎而出,真正讓華為開始發家的,是制造電話交換機,那時任正非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并在1995年拿下了15億的銷售額。
以那時的物價水平和資本來看,可想而知這是多么風光的一段時期,接著1997年,華為話機事業部研發了國內最早的數字電話機,本想著擴展業務更上一層樓,卻因為產品質量不過關,反而經常接到用戶投訴。
因為影響到了品牌形象,當時任正非立馬叫停了電話業務并立下flag“以后誰敢做手機,誰就下崗”。
也正是因為這一變故,讓華為錯過了中國手機市場的黃金發展期,直到2003年,中國電信引進日本phs技術,也就是后來我們口中的“小靈通”,才讓華為重新看到了這一領域的商機。
小靈通當時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接電話不要錢,要知道那時的移動和聯通,接打電話都是要花錢的,而對于普通人而言,電話依然是高檔的奢侈品,也頗有種既不敢接也不愿打的困局。
所以這種單向收費的模式,很顯然成為了市場巨大的風口,當時UT斯達康和中興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通過做貼牌機買小靈通,一下子狂賺幾百億,也大大拉小了與華為的差距。
2000年的中國,北京的房價也不過三千左右,如此大的商機,任正非很難不心動,當時他也明白研發交換機需要的是技術,可光是一個團隊就要養著幾百上千人,本著對于利益本身的追逐,也讓任正非不得不收回了之前不做手機的狠話。
解除禁錮后,華為向手機市場進發,并在當年就搶下了25%的市場份額。
好的勢頭更加堅定了任正非的方向,2004年,華為正式成立終端公司,專門用來研發手機,但也正是在這一年功能機市場進入紅海時代。
那時手機資費慢慢降了下來,最開始小靈通這種最基本的東西,也逐漸失去了市場,而華為經過調研,當時的策略依然是走運營商定制貼牌機的老路,畢竟這對于他們而言是最保險且有把握的。
當時華為為運營商定制3g手機,但并不是自己去賣,而是交給運營商售賣,而運營商實行的套路,也就是在那幾年非常火爆的充話費送手機模式。
說來諷刺,如今的業界霸主,在那時候還不過是手機界叫不上名字的小老弟,妥妥只是一個“贈品”,可真是往事不堪回首,也不怪給人一種華為好像是突然火起來的,以前都沒聽說過的錯覺。
可華為做貼牌機還是做了十幾年,直到2010年,整個公司的命運才發生了轉機,那一年華為召開了一場決定手機終端業務生死的會議,確定了不再主做運營商定制機路線,而是走開放市場,建立自己的品牌。
做了決定,就要全力以赴,這是華為一如既往的精神,任正非當時決定提升手機業務,并召回了歐洲總裁余承東,撥款四十多個億建立研發中心,頗有種大干一場的勢頭。
當然,這一年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轉折點,也就是標志著智能手機時代的蘋果4問世了,這也定下之后的十幾年手機時代對決的開端。
而在國內市場,首先抓住了風口的其實是站在小米手機背后的雷軍,他當時提出的追求性價比的路線,以及價格上明顯的優勢,確實收割了非常忠實的一批用戶。
2011年底,小米M1開售,一小時破五萬訂單,三小時十萬臺售空,也是如今屬于雷總依然被津津樂道討論的高光時刻。
所以那時小米將中低端市場牢牢握在手里,而華為想要突圍,顯而易見不太現實,所以只能去追逐高端市場,并將產品目標對標蘋果的標準。
但這對于產品本身的要求顯然是更可怕的,而毫無經驗的華為,可想而知依然只會被市場打臉。
在這之后一直碰壁的華為始終沒有找到突破口,既丟掉了中低端市場,又無法在高端市場立足,口號喊的有多響亮,現實就有多骨感,這是華為那幾年最真實的寫照,而始終激不起市場的火花,也只是讓余承東越來越慌張。
時間來到2013年,華為發行的p6,成為了企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以前華為的宣傳,確實過于直男思維,無數次去強調產品經過了多少次測試,卻始終只是一些具有專業門檻的空話,無法吸引用戶眼球。
p6是華為第一次將宣傳重點放在了產品設計和外觀上,而這對于當時追求“顏值”的一批人來說,可謂是正中痛點。
最終,p6全球銷量突破了四百萬,也鼓舞接連受挫的華為的士氣。
也正是在這一年,華為重新開始重視中低端市場,并且將榮耀系列獨立出來,成立分公司,直接對標小米。
那時榮耀手機對小米的模仿,真可謂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塑料兄弟了,友商有啥我就有啥,客觀角度來看,確實有種賴皮的嫌疑,但對市場而言,顯然這種模式也是行之有效的。
2015年,華為Mate8出世,其內核搭載了一代神U麒麟950,也讓華為贏回了一點風光,雖在跑分上的超越只實現了極短的時間,卻也是第一次讓海思半導體與高通和三星兩大巨頭大大縮小了差距。
而在之后,想想oppo和vivo,明明那幾年在配置上干不過其他廠商,卻因為各路明星效應和所謂的美顏噱頭,是讓多少人心甘情愿去買高價低配的時候,其實早就該明白當手機市場開始飽和,對于其配置的要求便并不能輕易吸引用戶的眼光,如何有更加亮眼的地方,也才能占據更多流量。
這時也是華為將眼光放到了攝影這一塊,2016年華為的p9提出了黑白和彩色的雙攝模式 ,這也是他們首次與徠卡合作,實現了手機色彩風格明顯的照片輸出,也是在當時來看相當討喜的一項創新。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讓華為直到如今在手機攝影領域依然領先,也終于是讓他們有了更加有底氣的代表性標簽。
后來,華為創新的步伐也從來沒有停止,p20 pro第一次加入超級夜景模式,這在當時來看也是屬于黑科技的東西。
而去年發行的p30 pro加入了潛望式變焦鏡頭,支持五倍光學變焦,十倍混合變焦,以及五十倍數碼變焦下能拍月亮的壯舉,確確實實吸引了足夠的眼光,
而最新的p40 pro,更是目前唯一一個支持十倍光學變焦的手機,而這也只是屬于華為其中的一個系列,但已經代表了華為目前在手機領域的地位。
在今年的第二季度,華為在疫情局勢嚴峻的情況下,還拿下了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成績,也是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這一民族企業的實力。
如今,面對美國碰瓷行為的抵制,讓華為一次次出現在更多人的視線里,雖然沒有必要因為用什么手機就上升到愛國的層面,但當我們希望華為能挺過去的時候,其實也是希望能夠壟斷西方高端技術制裁的民族英雄的出現。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也只有科技強國才是真正的王者之路,華為在通訊領域的5g技術,也變成了所謂西方國家眼里打贏5g爭奪戰的最大阻礙,以前的他們,誰都不曾把在這方面落后的中國放在眼里,而如今因為有了華為,徹徹底底證明了屬于中國也有絕對逆風翻盤的能力。
當然,如今這份能力依然存在片面性,在很多方面,華為要走的路,乃至中國要走的路,都還很長很長,但這一次,我們滿懷信心,因為華為打不倒,強國實力也擋不住。
感謝閱讀!
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來自知乎以及部分手機測評
最近網上有一些用戶表示自己的華為P50 Pro在與舊手機進行手機克隆后,機身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發熱、掉電現象,大家認為是手機本身的品質出現了問題,實則不然。手機克隆是一種方便的數據、應用傳導方式,已經成...
2025.07.04近日,關于華為發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中國315消費者保護協會官方微博公開點名了華為,相信大家也都清楚的知道315消費者保護協會是做什么的,顧名思義就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而被這個協會點名的毫無疑問就...
2025.07.04近日,蘋果的新品系列iPhone 12規模性的出現綠屏的問題被網友們曝光,沖上了熱搜,這一事故也對于蘋果手機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網友稱新買來的蘋果手機出現屏幕周圍“發綠”的質量問題。這種情況想必我并不陌...
2025.07.03有不少華為和榮耀手機的用戶反映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用戶的手機在半夜總是會莫名其妙停止充電,但是當我們起床的時候電量又是滿的,這是為什么呢?起初以為是充電器松動或者損壞了,但是經過自己的仔細檢查發現并不...
2025.07.04手機設置存在多種多樣的按鍵選擇,到底需要打開還是關閉呢?打開或者關閉對于手機的使用有什么特別的影響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EMUI下應該關閉的幾個功能,讓你的手機遠離卡頓,越用越流暢,接下來一起看。關...
2025.07.04